首页 > 以史为鉴 正文

以史为鉴

自强不息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3-08-04 09:38:20

  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,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、不退缩、不止步,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。”

  群经之首《周易》的首卦为乾卦,乾为天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古人将天文与人文紧密结合,以天道喻人道,认为人应该效法天。天体运行刚健不息,君子也应如不会停息的天体一样,积极进取,有所作为,永不懈怠。乾卦倡导的自强不息与坤卦倡导的厚德载物,被认为凝练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。

  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先贤荀子告诉我们,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,要奋发有为,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。惟有锲而不舍、锐意进取才能致远,实现目标。否则,一切都是空谈,连朽坏的木头都无法折断,更何况要雕镂坚硬的金石。

  古往今来,许多杰出人物为我们示范了什么是自强不息,什么是奋斗不止。

  为了实现“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”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主张,孔子以“仁”为核心,“礼”为形式,周游列国,一路历经曲折,口干舌燥、饥寒交迫,但却屡遭他人的轻蔑、嘲弄,乃至有生命之危险。孔子饱受挫折,但风霜虽烈,其志不改,咬定青山,踽踽独行,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。

  秦代程邈原是一个微末小吏,“初为县之狱吏”,以其善于大篆而负责文书相关的差事,因事获罪被下大狱。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,他潜心完成一项大事业。大篆虽然十分具有艺术性,但用于写作公文费时费力,这样不免让许多军国要事被耽误。程邈“从狱中改大篆,少者增益,多者损减,方者使圆,圆者使方”,制作出简便易行的隶书。

  隶书的问世,得到秦始皇的称赞,不仅免了他的罪,还破格提升程邈为御史。隶书的问世,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,曹伯韩先生在《中国文字的演变》一书中评价,“程邈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,他所倡导的废除古文字、推行秦汉时代新文字,是一件伟大的事业。假使没有当时的文字革命,至今仍然使用篆书,比现在的汉字读起来、写起来更不便当,两千年来的文化一定更难进步。”

  明代宋濂,幼时酷爱读书,但因家贫无计,只有向藏书丰富的人家去借,然后逐字抄下。数九寒天,砚结成冰,手指冻得都僵了也不停下来,以保证按时还书。为得到名师释疑解惑,宋濂冒着凛冽的寒风,蹚着数尺深的大雪,翻越一座座大山,等走到旅舍,俨然已是个冰人。终于见到老师,“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;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”如此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,终使宋濂成才。

  中华文明何以能在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中生生不息,一脉独存,哪怕跌入苦难的深渊仍然能够涅槃新生,就是因为自强不息早已化为民族的血肉和灵魂。在这个永不言弃、永不退缩、永不止步的恢弘群像中,有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诸葛亮,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,有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于谦,有“宁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王进喜,有“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”的千百万人民英雄,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的钢铁长城,恰是自强不息这种民族之魂的真实写照。

  大禹治水、女娲补天、愚公移山、精卫填海、后羿射日等古代神话传说,证明在我们的文明刚刚萌芽的时分,自强不息就写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。这些故事代代相传,激励着炎黄子孙不管面对多么大的困难,多么险恶的处境,都不会停下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的脚步。(马军)

>>><<<